本篇整理了 ESG 相關的關鍵詞,包括:
Q: 碳中和?
A: 主要針對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 + 碳吸收 → (淨零排放二氧化碳)碳平衡
Q: 淨零(碳排)?
A: 涵蓋所有溫室氣體排放,減碳到極致,再進行溫室氣體碳中和溫室氣體排放 + 溫室氣體吸收 → (淨零排放溫室氣體)
淨零
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 圖文懶人包
Q: 碳匯?
A: 二氧化碳的儲存庫。
Q: 碳足跡?
A: 計算了一件商品或服務生命週期中的直接碳排、能源間接碳排和其他間接碳排。碳足跡 = ∑(活動數據×排放係數)
, 計算不含碳吸收。
Q: 水足跡?
A: 計算了它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用水、間接用水與稀釋污染物的間接用水。
Q: ISO 14046:2014?
A: 水足跡原則要求與指引(Water footprint — Principle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專門針對水足跡(Water Footprint)的評估和報告。該標準於2014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旨在幫助企業和組織評估其產品、流程和組織的水足跡,並提供相關的原則、要求和指導方針。
Q: 碳排放交易?
A: 碳權交易,分兩類:
- 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
- 排放上限(Cap):政府或相關機構設置一個總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並將排放配額分配給各個企業或組織。
- 交易機制(Trade):如果某個企業的實際排放量低於其獲得的配額,則可以將剩餘的配額賣給其他需要更多排放配額的企業。這樣,有效率的減排者可以從中獲利,而高排放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費用以購買額外的配額。
- 基線與信用交易(Baseline and Credit)
- 碳信用(Carbon Credit):碳信用是一種用來證明某個活動或項目成功減少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證書。例如,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項目等可以產生碳信用。
- 交易機制:企業可以購買碳信用來抵消其排放量,從而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這些碳信用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Q: 碳權?
A: 碳排放權利,分兩類:
- 強制規範碳權(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
- 《巴黎協定》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各國內實施排碳總量管制的配額 Cap
- 自主規範碳權(Voluntary emissions reduction)
- 碳信用(Carbon Credit)
Q: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A: 是全球領袖、政策制定者、科學家和環保人士聚集一堂,共同討論和應對氣候變遷挑戰的重要平台。這些會議通常被稱為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每年舉行一次。
-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
- 日期: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
- 地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世博城
- 討論重點:加速轉向可再生能源、改變氣候融資運作方式、將人民及自然置於氣候行動的核心,確保COP28成為有史以來最具包容性的氣候峰會。
-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
- 日期:2024年11月11日至11月22日
- 地點:亞塞拜然首都巴庫
- 討論重點:全球碳市場、國家自定貢獻(NDC)更新、全球調適目標等。
Q: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A: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是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包括觀察員巴勒斯坦國及聖座)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其目標是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C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C之內。
Q: 廢物管理的“4R”原則?
A: 減量(Reduce)、重用(Reuse)、回收(Recycle) 和 回收利用(Recover)。
Q: 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A: 用來評估某個計劃、政策或專案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Q: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A: 是指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積極承擔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並在經營活動中注重可持續發展。
Q: 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 聯合國於2015年制定的17個全球性目標,旨在到2030年實現一個更加可持續、包容和公平的世界。
Q: 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
A: 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是指在投資決策中考慮 ESG 因素,以支持那些對社會和環境有積極影響的企業。
Q: 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A: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UNGC)於2006年共同發起的。PRI 旨在幫助投資人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對投資價值的影響,並鼓勵投資人將這些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中。
Q: 永續金融的國際倡議?
A:
- 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s, EPs)
赤道原則是金融機構的自願性行為規範,旨在判斷、評估和管理大型專案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風險。這些原則適用於全球所有行業和多種金融商品,如專案融資、專案相關公司貸款等。 - 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
責任銀行原則由聯合國於2019年發起,提供銀行一致性的框架,協助銀行在業務層面融入永續發展元素,並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議目標。 - 永續保險原則(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
PSI 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 FI)於2012年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會議上發起的。PSI 為保險業提供了一個全球框架,旨在應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風險和機會,促進保險業在建立韌性、包容和可持續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貢獻。 - 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PRI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聯合國全球盟約(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 UNGC)於2006年共同發起,旨在幫助投資人理解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對投資價值的影響,並鼓勵投資人將這些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中。 - 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 PCAF)
PCAF 成立於2015年,旨在協助金融業衡量並揭露投融資的氣候變遷影響。PCAF 提供全球第一套免費的標準化工具,用於量測金融機構全投融資組合或個別標的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COP26解析】什麼是赤道原則、責任銀行原則?台灣有哪些銀行已經加入這些永續金融行列?
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 Finance Initiative
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公布新的投資指南
Q: 全球盟約(Global Compact)?
A: 是由聯合國於2000年發起的一項倡議,旨在鼓勵企業和組織在其運營和策略中採用可持續和社會責任的政策。全球盟約的目標是通過企業的行動來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並確保企業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表現達到高標準。
Q: 社會影響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 SIBs)?
A: 是一種創新的金融工具,旨在通過成功付費模式為社會計劃提供資金。這些債券代表了政府機構與私人投資者之間的合作,後者資助一項干預計劃,期望根據該計劃在實現預定社會成果方面的成功來獲得回報。
Q: 綠色債券?
A: 是一種專門用於資助環境友好型項目的金融工具。這些項目可能涉及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污染防治、氣候變化應對、廢水處理、可持續農業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綠色債券的目的是為了推動可持續發展,減少環境負擔,並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Q: ESG 指標?
A: ESG(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 社會、Governance 治理),分別如下:
- 環境績效指標(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EPIs)
- 社會績效指標(So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PIs)
- 治理績效指標(Governanc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GPIs)
Q: 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係數?
A: 用於將特定活動(如燃料消耗或能源使用)轉換為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數據。這些係數可以根據不同的能源類型、活動類型和地區有所不同。
Q: ISO 14064-1:2018 標準,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邊界?
A: 組織邊界內之直接與間接排放源分類。
Q: 碳盤查國際標準 ISO 14064 和 ISO 14067?
A:
- ISO 14064 系列標準:
- ISO 14064-1:針對組織層面的溫室氣體盤查,提供了如何設計、發展、管理及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的指引。
- ISO 14064-2:針對減碳專案,提供了如何設計、執行及報告減碳計畫的指引。
- ISO 14064-3:針對第三方查證機構,提供了如何查證企業溫室氣體盤查報告與減碳成效的指引。
- ISO 14067:針對企業組織的產品碳足跡的量化原則與標準,提供了如何計算和報告產品生命週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碳足跡標準ISO 14067、14064 是什麼?認證步驟一次看

Q: 環境部認可減量政策工具?
A: 環境部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
Q: ISO 14068-1 : 2023(PAS 2060)?
A: 碳中和標準。
Q: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
A: 是一種碳關稅,用於調節進口商品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CBAM 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碳洩漏,確保進口到歐盟的高碳排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承擔相應的碳成本,從而鼓勵非歐盟國家以更環保的方式進行工業生產。
Q: 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
A: 是一個全球減碳框架,旨在協助企業設立符合《巴黎協定》1.5°C 升溫控制目標的淨零標準。
Q: 碳揭露計劃(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A: 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0年,旨在協助企業、城市、政府和投資機構主動揭露其環境資料及數據,並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及行動。CDP 提倡「你無法管理你沒有測量的事情」,因此鼓勵企業和組織公開其環境影響數據。
Q: ISAE 3000 和 AA1000?
A: 確信標準。
- ISAE 3000
- 全稱: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Assurance Engagements 3000
- 制定機構:國際審計與認證準則理事會(IAASB)
- 適用範圍:適用於各種非財務資訊的確信,包括永續報告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
- 確信類型:企業可選擇合理確信或有限確信。合理確信提供較高的確信程度,而有限確信提供較低的確信程度。
- 重點:強調審計和認證的嚴謹性,確保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AA1000
- 全稱:AccountAbility 1000
- 制定機構:全球性顧問機構 AccountAbility
- 適用範圍:專門針對永續報告書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保證。
- 確信類型:企業可選擇第一類型(過程評估)或第二類型(績效評估)。第一類型主要評估報告過程的合規性,第二類型則評估報告的績效和可靠性。
- 重點:強調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和報告的透明度,確保報告反映了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Q: 永續資訊揭露的編撰框架?
A: GRI, TCFD, SASB, ISSB
-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標準
GRI Standards: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永續報告標準,涵蓋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大領域。企業可以根據 GRI 標準揭露其永續績效,並確保報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TCFD Recommendations:由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成立,旨在幫助企業揭露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風險和機會。TCFD 建議企業從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指標與目標四個方面進行揭露。 - 可持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
SASB Standards:針對不同產業制定的永續會計標準,幫助企業揭露對財務績效有重大影響的永續資訊。SASB 標準強調行業特定的永續議題。 - 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
IFRS S1 和 S2: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成立的 ISSB 制定,涵蓋一般性永續相關揭露要求(S1)和氣候相關揭露要求(S2)。這些準則整合了 TCFD 和 SASB 的框架,提供一致、全球通用的永續資訊揭露標準。
Q: OECD 公司治理原則(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 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國際標準,旨在幫助各國建立和改善公司治理框架。這些原則首次發布於1999年,並於2004年和2015年進行了修訂。最新的修訂版本於2023年發布,納入了永續發展的意涵。
- 第一章 確保有效公司治理架構的基礎
- 第二章 股東權利與公平待遇以及關鍵所有權功能
- 第三章 機構投資人、證券交易所及其他中介機構
- 第四章 利害關係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五章 資訊揭露與透明度
- 第六章 董事會責任
G20/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hinese version)
Q: ISO 45001?
A: 國際標準 ISO 45001︰2018 職業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統(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OH&S)。該標準於2018年3月發布,旨在幫助組織改善工作場所的安全和健康,減少工傷和職業病的風險。
Q: ISO 50001?
A: 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EnMS)是一個國際標準。該標準於2011年首次發布,並於2018年進行了修訂。ISO 50001 的目的是幫助組織建立、實施、維護和改進能源管理系統,以提高能源績效,包括能源效率、使用和消耗。
Q: ISO 26000?
A: 社會責任指引(Social Responsibility Guidance)是國際標準,提供社會責任的指導方針。它於2010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旨在幫助企業和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執行社會責任的最佳實踐。ISO 26000 與其他管理系統標準(如 ISO 9001 或 ISO 14001)不同,因為它不是用於認證的標準,而是作為指導原則。
Q: DEI?
A: 多樣性(Diversity)、公平性(Equity)、包容性(Inclusion)。
- 多樣性(Diversity)
- 定義:多樣性指的是組織中的成員在背景、經歷、觀點、性別、種族、年齡、宗教、性取向等方面的差異。
- 目標:促進和慶祝這些差異,確保組織中的所有成員都能夠在一個充滿多樣性的環境中發展和成長。
- 公平性(Equity)
- 定義:公平性指的是為所有成員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資源,以確保他們能夠在組織中取得成功。
- 目標:識別和消除可能存在的系統性障礙,提供針對性支持,確保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
- 包容性(Inclusion)
- 定義:包容性指的是創造一個讓所有成員都感到被接受、重視和尊重的環境,無論他們的背景或差異如何。
- 目標: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夠充分參與和貢獻,並在組織中感到歸屬和支持。
Q: 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A: 是一個全球倡議,旨在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TNFD 的目標是提高與自然相關的金融風險透明度,並將自然因素納入商業和金融決策中。
- 框架結構:
- TNFD 框架基於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的成功經驗,並進一步擴展到自然環境。框架包括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指標與目標四個核心部分。
- LEAP 方法學:
- TNFD 提供了一套名為 LEAP 的評估方法學,用於幫助企業識別和管理自然相關風險。LEAP 包括定位(Locate)、評價(Evaluate)、評估(Assess)和準備(Prepare)四個步驟。
- 自然領域:
- TNFD 定義了四種自然領域:陸地(Land)、海洋(Ocean)、淡水(Freshwater)和大氣(Atmosphere),這些領域提供了支持人類經濟和生活的生態系統服務。
- 雙重重大性:
- TNFD 框架強調雙重重大性,這意味著企業需要考慮其活動對自然的影響以及自然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Q: 自然資本會計(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NCA)?
A: 是一種評估和報告自然資源及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的方法。這些自然資源包括水、土壤、空氣、植被和生物等,它們對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福祉至關重要。自然資本會計旨在將這些自然資源的價值納入經濟決策中,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Q: 環境屬性證書(Environmental Attribute Certificate, EAC)?
A: 是一種用於追踪和交易由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的碳價值的工具。這些證書確保只有其擁有者能夠宣稱該份能源所帶來的環境效益,從而避免重複計算的情況。EACs 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和形式,例如在美國被稱為可再生能源憑證(RECs),在歐洲則被稱為能源來源證明(GOs)。
SBTi 可使用環境屬性憑證(Environmental Attribute Certificates-EAC)減少Scope 3 排放的聲明
Q: 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
A: 是《巴黎協定》下的核心機制之一。各國根據自身的能力、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內政策,設定其減碳目標和行動計劃,並提交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NDCs 強調各國自主設立減排目標和行動,並根據國內情況和能力進行動態調整。
Q: 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A: 是一種衡量溫室氣體對全球暖化影響的指標。它將特定氣體與相同質量的二氧化碳(CO2)進行比較,以評估其對全球暖化的相對能力。二氧化碳的全球暖化潛勢被定義為1。
在《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中,用於將各種溫室氣體轉換為可比較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
【氣候變遷Q&A】(5) 什麼是二氧化碳當量(CO2e)與全球溫暖化潛勢(GWP)? 人類製造出來的主要溫室氣體有哪些?
Q: 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
A: 是由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與瑞士永續集團(RobecoSAM)於1999年共同推出的全球首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DJSI 透過企業永續評鑑方法(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CSA),針對企業的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評價其永續發展的能力。
2024年DJSI完整名單公布,台灣上榜42家再加7 台泥、中鋼、緯創、友達新入選雙指數,綠色轉型與永續供應鏈成勝出關鍵
Q: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RI)?
A: 是一家全球性獨立智庫,成立於1982年,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RI 的使命是通過科學嚴謹的研究和創新實踐,推動人類社會轉型,以保護地球環境,並確保地球的承載力能夠滿足當代和未來世代的需求。
Q: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
A: 是一家全球性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61年,總部位於瑞士莫爾日。成立時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WWF 的使命是保護地球上的自然環境,並確保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其標誌是一隻大熊貓,象徵著保護瀕危物種的承諾。
Q: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A: 是一種技術,旨在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從而緩解氣候變遷。這項技術包括三個主要步驟:捕獲、利用和封存。
- 碳捕獲
碳捕獲是指從工業排放源(如發電廠、工廠等)中分離出二氧化碳。這可以通過多種技術實現,包括燃燒後捕獲、燃燒前捕獲和富氧燃燒。 - 碳利用
捕獲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於多種用途,例如製造化學品、建材或用於增強石油回收(EOR)。這些應用不僅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能創造經濟價值。 - 碳封存
碳封存是指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長期儲存在地質結構中,如耗竭油氣層、深部鹽水層或煤層。這些地質結構能夠安全地儲存二氧化碳數千年,甚至永久。
「碳捕捉」是什麼?發電減碳新技術 台電如何「捕」CO2、要封存在哪裡?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 Energy System – IEA
相關網站
IPCC —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EA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Standards & Guidance | GHG Protocol
Corporate Value Chain (Scope 3) Standard | GHG Protocol
CDP: Turning Transparency to Action
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18 項核心目標
RBA 責任商業聯盟行為準則 8.0 & VAP 8.0.1